中医治疗原则三忌三宜

     对治疗男性不育症,我认为:肾气不足,阳虚精寒者较为多见,而痰、火、湿热、肝郁等因素亦不可忽视。因此,在治疗时,有三忌三宜。

     三忌者,忌呆补、骤补、蛮补。呆补者,不管脾胃功能如何,即予熟地、肉苁蓉、首乌等重浊阴柔制品,导致中脘痞满,纳谷呆滞,不仅对肾无功,反有滋腻碍脾之弊,此为一忌;二是骤补,一见肾阳虚衰,便纯以附子、肉桂、韭子、蛇床子、鹿茸等新温刚烈制品用之,致使相火偏旺,伤阴截精,欲补反伤,助阳伤精,故前人有“骤补阳气者有相激之危”之告诫,此为二忌;三为蛮补,先天禀赋不足,精血素亏者,其来也渐,故治则缓,非短期所能收功,而当今医者不加详细辩证,投以“五虎群羊、牛鞭海马”等血肉有情之品,大补特补,殊不知素禀赋不足,脾胃运化不及,脾虚不能运化药物,造成肠胃壅滞,饮食顿减之弊,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也,此为第三忌。

    三宜者,即在临床辩证之际,宜详加辩证,不仅知其虚,更要求知其实。虚中夹实常有之,寒热错杂亦有之、湿热、肝郁、血瘀者更为有之。其治疗方法,需数法综合运用,才能提高疗效。具体言之,有三宜。一宜者,处方之际:注意阴阳互根,在温补肾阳同时,加入一些滋阴之品;在补阴之时,加入温阳之药,从而使“阳得阴助,则生化无穷;阴得阳升,则生化无竭源泉不断”,达到阴平阳秘之目的;二宜者,补中有清,肾为水火之宅,内藏元阴元阳,内寄相火,真阴不足时,相火易亢,阴寒内盛,肾阳衰微,即可影响气化。因此,不论补火补水,均要佐以清泄相火制品,如知母、黄柏之属,以早防范;三宜者,药宜甘平:治疗本证,既不要过于柔阴滋腻,又不宜刚燥固涩,以免壅滞脾胃,劫伤真阴,而宜用甘平之味,以稼墙作甘,甘能缓急补虚。中药入口,必先脾胃,再归经发挥作用,故时刻顾护脾胃,以后天水谷之精微奉养先天之精。内经曰“精不足者,补之以味”,所言极是。平者取其药味平和之性,如山药、白术、菟丝子、枸杞、寄生、沙苑子等,寓神奇于平淡之中,缓图收功,此为三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