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
|
 
|
 
|
 
|
 
|
 
|
 
 
|
 
|
 
|
 
|
 
|
 
|
 
|
 
   
 
   

复董中丞书  吴澄

   

  

 

  正月十一日,临川儒生吴澄顿首再拜中丞相公阁下:澄闻学者非以求知于人也,欲其德业(1)有于身而已;仕者非以自荣其身也,欲其惠泽及于人人而已矣。澄,江南鄙人也自幼读圣贤之书,观其迹,探其心,知圣贤之学,得之于心谓实德,行之于心谓实行,见之日用、施之家国谓实事。业资之不敏、力之不勤,学之四十年矣,而未有成。是以日夜孜孜矻矻(2),惟恐无以自立于己,而不敢求用于时也。闲居方册(3)中,以古之贤人为师,以古之贤人为友,而于今之世,位尊而有德、位卑而有学者,皆所愿事,皆所愿交也。往往阁下分正江右,侧闻阁下之风刚正公廉,卓然不倚,皎然不滓,特立独行于众醉群沔(4)之中,心切慕焉。二年之后始得与同游之友尝出入门下(5)者,一望道德之灮(同“光”)以一朝之所见,而益信二年之所闻。未几,澄居山中持丧(6),而阁下自南台入觐(7),足迹无复再至阁下之庭。势位之相县(8),道里之相隔,如九地之视九天,无一言可以达阁下之耳,无一字可以达阁下之目。疏贱姓名,何翅(9)一草之微,意阁下且忘之矣。不谓克勤(10)小物,过取其所不足取,而以闻于朝。圣上听言如流,贤相急才如渴,繇(通“由”)布衣授七品官。成命既颁,而阁下又以翰墨,敦请谆谕(11),如前代起处士之礼。澄何人,斯而足以当之?大朝廷用人之不次,公卿荐人之不私,布衣之受特知、蒙特恩如此,近世以来所稀有也。虽木石犹当思所以报称(12),而况于人乎?然夫子劝漆雕开仕,对以“吾斯之未能信”,而夫子说之(13),何哉?说其不自欺也。然则开之可仕不可仕,虽夫子不能知,惟开自知之耳。阁下之举,古大臣宰相之所为也,澄敢不以古贤人君子之所以自处者自勉而侍阁下哉?迩年习俗日颓,儒者不免苟求苟得(14),钻刺百端(15)。媚竈(今“灶”字)乞墦(16)不以为羞;舐痔尝粪(17),何所不至!今之大臣宰相,当有以微斡其机而丕变(18)其俗。若俾疏贱之人骤得美仕,非所以遏其侥幸冒进之萌也。澄以古人贤人君子自期(19),则其出处进退必有道矣。不然,贪荣嗜进,亦若而人也?爱人以德,成人之美,是所望于今之大臣宰相能如古人者。爱之以德,而成其美,岂必其仕哉?康节邵先生诗云:“幸逢尧舜为真主,且放巢由作外臣(20)。”澄虽不肖,愿自附于前修(21)。成之者在阁下,澄感恩知报,匪言可殚。未繇庭参,敢冀为家国天下保重。临笔不胜拳拳(22),不宣(23)。

 

【注释】(1)德业――德行与功业。《后汉书·杨震传》:“自 震 至 彪,四世太尉,德业相继。” (2)孜孜矻矻(zīzīkūkū)――勤勉不懈貌。唐韩愈《争臣论》:“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於闻用也,閔其时之不平,人之不乂,得其道,不敢独善其身,而必以兼济天下也,孜孜矻矻,死而后已。” (3)方册――韩愈《与孟尚书书》:“圣贤事业,俱在方册。” (4)沔 [miǎn]――古同“湎”,沉迷。 (5)门下――门客。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食客门下足矣。” (6)持丧――护丧;服丧。《后汉书·刘玄传》:“ 圣公 诈死,使人持丧归 舂陵。” (7)南台入觐――南台:御史台,以在宫阙西南,故称。入觐: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。 (8)相县――亦作“ 相悬 ”。差别大;相去悬殊。《荀子·修身》:“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,岂若跛鳖之与六驥足哉!” (9)何翅――亦作“何啻”。犹何止,岂只。 唐李山甫 《古石砚》诗:“波浪因文起,尘埃为废侵。凭君更研究,何啻直千金!” (10)克勤――谓能勤劳。宋 洪迈《容斋四笔·当官营缮》:“ 太祖创业方十年,而圣意下逮,克勤小物,一至于此!” (11)谆谕――谆谆告谕。 (12)报称――犹报答。《汉书·孔光传》:“诚恐一旦颠仆,无以报称。” (13)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子使漆雕开仕。对曰:‘吾斯之未能信。’子说。”大体意思是: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。漆雕开回答说:“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。”孔子听了很高兴。漆雕开:姓漆雕名开,字子开,一说字子若,生于公元前540年,孔子的门徒。说:音yuè,同“悦”。 (14)苟求苟得――苟求:任意求得;无原则地求取。《后汉书·朱浮传》:“有司或因睚眦以骋私怨,苟求长短,求媚上意。”苟得:不当得而得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临财毋苟得。” 孔颖达 疏:“非义而取,谓之苟得。” (15)钻刺百端――投机钻营,用尽一切办法。 (16)媚灶乞墦――媚灶:比喻阿附权贵。 汉 崔寔《政论》:“长吏或实清廉,心平行洁,内省不疚,不肯媚灶。”乞墦: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,乞其余。不足,又顾而之他,此其为饜足之道也。”谓向祭墓者乞求所馀酒肉。后以“乞墦”指乞求施舍。墦 fán :坟墓。 (17)舐痔尝粪――谓佞人贱行以媚上。 (18)丕变――大变。《书·盘庚上》:“罔有逸言,民用丕变。” (19)自期――自己期望;自许。唐韩愈《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》:“上承凤皇恩,自期永不衰。” (20)康节邵先生……巢由――康节邵先生:邵雍,字尧夫,谥号康节,北宋哲学家。他的诗《诏三下答乡人不起之意》:“生平不作皱眉事,天下应无切齿人。断送落花安用雨,装添旧物岂须春。幸逢尧舜为真主,且放巢由作外臣。六十病夫宜揣分,监司无用苦开陈。”巢由:即巢父、许由。是中国历史上两位大隐士,他俩共同创造了一桩千古佳话:许由洗耳的故事:尧在考察继位人时,十分注重接班人的群众基础。尧听说阳城(即当今洪洞)的巢父、许由是大贤者,便前去拜访。初见巢父,巢父不受;继访许由,许由也不接受禅让,且遁耕于洪洞的九箕山中。尧执意让位,紧追不舍,再次寻见许由时,恳求许由做九州长。许由觉得王位固且不受,岂有再当九州长之理,顿感蒙受大辱,遂奔至溪边,清洗听脏了的耳朵。《史记》注引皇甫谧《高士传》时,记述了许由洗耳的情景:“时有巢父牵犊欲饮之,见许由洗耳,问其故。对曰,‘尧欲召我为九州长,恶闻其声,是故洗耳。’巢父曰,‘子若处高岸深谷,人道不,谁能见子?子故浮游,盛欲求其名,污吾犊口,牵犊上流饮之。’”……许由自视高洁,然巢父更胜许由一筹:你许由不接受王位,隐遁起来不吭声则罢了,还大谈洗耳原由,是另一种沽名钓誉。我下游饮牛,你上游洗耳,岂不有意脏我的牛口? (21)前修 ――犹前贤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謇吾法夫前脩兮,非世俗之所服。” (22)拳拳 quánquán――诚恳、深切的样子 (23)不宣――汉杨修《答临淄侯笺》:“反答造次,不能宣备。”后以“不宣”谓不一一细说。旧时书信末尾常用此语。 唐 陈子昂《为苏令本与岑内史书》:“谨奉启不宣,某再拜。”

 

 
 
  董氏世将也而昌有以哉孝友於家忠于国仁於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