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
|
 
|
 
|
 
|
 
|
 
|
 
 
|
 
|
 
|
 
|
 
|
 
|
 
|
 
   
 
   

赵国董正献公家传后序  吴澄

   

  

 

  上天命皇元一四海,多生硕才(1)以拟其用。河北史、董二家最著。董氏由龙虎上将军俊始归国,竭忠力战而死。越四十余年,其仲子文炳竟佐丞相伯颜取江南,功第一;其季子文忠以近臣侍左右,朝夕讽议,有裨君德国体、兵谋民病者甚夥,恭谨谠直,人比之石奋(2)、魏徵(3)。官至资德大夫、佥枢密院事,加赠体仁保德佐运功臣、大师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,追封赵国公,谥正献。适嗣(4)士珍,封资政大夫、御史中丞,赠纯诚肃正功臣、太傅,其余官勲封国并如父,谥清献。适孙守中今参知湖广行中书省政事。谓正献公行状、墓志、神道碑事迹有缺遗,嘱其客修成家传,纂述该细。夫论撰称扬其先祖之美,勒在烝彝(5)尝鼎以明示后世,此古昔孝子孝孙之心,记礼者嘉之,参政之心同乎是心也。呜呼!为人臣下,克终于君,为人子孙,克孝于亲。忠孝之行萃董氏一门,其世美之久而弥彰也有以哉!(选自《全元文》卷四八七) 

 

【注释】(1)硕才--亦作“ 硕材 ”。大才。亦指有大才的人。 唐 牛肃 《纪闻·吴保安》:“吾子国相犹子,幕府硕才,果以良能,而受委寄。”原注:底本为“须”,据文渊阁四库本改。 (2)石奋--(?124):西汉人。他的父亲本是赵国(令河北邯郸一带)人,赵国灭亡后,迁居河内温县(今河南温县西南)。汉高祖刘邦与项羽作战时,路过温县,当时石奋只有15岁,在县内充当一名小吏。他侍奉刘邦甚为周到恭敬,刘邦十分喜爱,便任命他为中涓(掌管文书及出入之命的小官),并把他姐姐纳为美人(皇帝妃嫔之一)。汉朝建立后,其家便又迁徙到长安(今陕西西安西北)。由于他姐姐从中帮助,石奋的仕途一帆风顺,至汉文帝时,他已升迁到中大夫。石奋对皇室和同僚十分恭顺,汉文帝为太子选师傅,群臣皆推荐石奋,于是文帝任命其为太子太傅。汉景帝即位后,又任命他为九卿。由于他曾长期为景帝的师傅,所以景帝对他十分敬畏。于是便把他调任为诸侯王相,虽仍是二千石的官,但实际等于降了职。石奋的四个儿子,这时都已担任二千石的官,于是景帝便说:“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,人臣尊崇集于一门。”因此人称石奋为万石君。 (3)魏徵(580643)--字玄成,馆陶(今属河北)人。唐代文学家、政治家、史学家。少孤贫,有大志,留意纵横之术。隋大业末,参加李密义军。后随李密投唐。初为太子洗马。太宗即位,擢为谏议大夫,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。魏徵知无不言,敢于直谏,史以“诤臣”称之。迁秘书监、门下省侍中,至光禄大夫,封郑国公,世称魏郑公。死后赠司空,谥文贞。 (4)适嗣--嫡嗣。指正妻所生的长子。《左传·文公七年》:“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,将焉寘此?” (5)烝彝尝鼎--泛指祭祀。烝彝,亦作“ 烝夷 ”:古时一种青铜祭器。《隶续·晋右军将军郑烈碑》:“昔龚父 鏤烝夷之鼎,鲁人著《泮宫》之颂。”又见“烝尝(烝嘗)”:本指秋冬二祭。后亦泛称祭祀。《诗·小雅·楚茨》:“絜尔牛羊,以往烝尝。” 郑玄 笺:“冬祭曰烝,秋祭曰尝。”彝鼎: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、尊、罍等礼器。《礼记·祭统》:“对扬以辟之,勤大命,施于烝彝鼎。”

 

 
 
  董氏世将也而昌有以哉孝友於家忠于国仁於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