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
|
 
|
 
|
 
|
 
|
 
|
 
 
|
 
|
 
|
 
|
 
|
 
|
 
|
 
   
 
   

元名臣事略 内翰董忠穆公(苏天爵撰)

   

  

  

  公名文用,字彦材,忠献公之弟也。初侍潜邸,中统初,大名宣抚司奏为左右郎中,历兵部及西夏(1)行省郎中。至元七年除山东道劝农使(2),改工部侍郎,出为卫辉路总管。十九年,召为兵部尚书。明年,除礼部尚书,迁翰林集学学士,知秘书监。二十三年,拜江淮行省参知政事。二十五年,拜御史中丞。明年,除大司农。又明年,初翰林学士承旨。大德元年,归老于家,薨年七十四。

 

  公生十年,元帅公死王事于归德。母李夫人治家严,伯兄忠献公文炳教诸弟有法。公内承家训,而外受学侍其先生轴,故学问早成,弱冠以词赋试中真定。时藁城奉庄圣太后汤沐邑(3)。庚戌(1250),太后使择邑中子弟来,公始从忠献公谒太后和林城。世祖皇帝在潜藩,命公主文书,讲说帐中,常见许重。癸丑(1253),世祖以宪宗皇帝命,自河西征云南大理,忠献公在行。公与弟正献公文忠先在军中,督粮具赞军务。丁巳(1257),世祖令授皇子经,是为北平王、云南王也。又使为使召遗老于四方,而内翰窦公默、左丞姚公枢、鹤鸣李公俊民、敬斋李公治、玉峰魏公璠偕至。于是,王府得人为盛。(虞集行状)

 

   己未(1259),世祖以宪宗命取宋,公发沿边蒙古汉人理军需。将攻鄂州,宋以贾似道、吕文德将兵抗我,水陆军容甚备。九月,世祖临江阅战,忠献公请曰:“宋恃江为险,兵力厚,法当先之夺其气,臣请先。”公与正献公固请,偕行。世祖亲料甲胄,择大舰授之。乃率敢死士数十百人,鼓棹疾呼奋进,直薄南岸。诸军亦争进,宋军来赴战,三合三败之。公乘小舟归报世祖,世祖方驻香炉峰,因策马下山问戦胜状,则扶鞍起立,竖鞭仰指曰:“天也!”即赐卮酒,使主帐下宿卫,且令传令它帅曰:“今夕毋饮酒,毋解甲,明日将围城。”既渡江,会宪宗崩,闰十一月,师还。(蜀郡虞公撰行状又遗事云:公从于世祖围鄂,闻宪宗登遐,犹欲待城破。公一日三谏,以神器不可久旷,宜俟登位后,以一偏师来,即了江南事。遂班师。)

 

  世祖即位,建元中统,公持诏宣谕(4)边郡,且择诸军充卫侍。七月还朝。中书左丞张文谦,宣抚大名等路奏公为左右司郎中。二年八月,佩金符以兵部郎中参议都元帅府事。三年,山东守臣李璮叛据济南,从元帅库库岱统兵伐之,五月而克其城。璮既诛,山东平。元帅公率还。都元帅阿珠奉命诏取宋,召公为属吏,公辞曰:“新制诸侯总兵者,其子弟勿复任兵事。令伯兄以经略史总兵镇山东,我不当行。”帅曰:“潜邸旧臣,不得引此为说。”公病不行。(行状)

 

  至元改元,召为西夏、中兴等路行省郎中。中兴(5)、百浑、塔哈之乱甫定,民间相恐动,逃匿山谷,而省臣方入奏,同僚不知所为。公曰:“宜镇以静。”乃为书置道谕之,然后粗安。始开唐来、汉延、秦家等渠,垦中兴、西凉、甘肃、瓜沙等州之土为水田若干。于是民之归者户四五万。悉授田种,颁农具。更造舟置黄河中,受诸部落及溃叛之来降者。时近属贵人曰:“哲伯特穆尔者镇西方,其下纵横需索,旁午(6)不可会计,省臣不能支。”公坐幕府,辄面折以国法。其徒积忿谮公,贵人怒,召使左右杂讯(7)之,意叵测。公曰:“我天子命吏,请得与天子所遣傅贵人者辨。”天子所遣傅贵人者,中朝旧臣,尝事庄圣太后,来诘问,公不承贵人旨意状,公曰:“我汉人,生死不足计,我所恨者,仁慈宽裕如贵人,以重戚镇远方,而其下毒虐百姓,凌暴官府,伤贵人威名,于事体不便。”因偻指(8)其不法者数十事。诘问者惊,起去白贵人,即召公谢之曰:“非郎中,吾殆不知郎中持此心事朝廷,宜勿怠。”自是谮不行,而省府事粗立。二年,入奏经略使宜还,以上旨行之,中兴遂定。(行状)

 

  八年,立司农司,授公山东东西道巡行劝农使。山东民吏叛乱,多旷土(9),公巡行劝励,无间幽僻。入登州境,见其垦辟有方,公为诗表异。其守移敕集,于是列郡咸劝,地利毕兴。五年之间,政绩为天下劝农使之最。(行状)

 

  十二年,丞相安图公奏公为中顺大夫、工部侍郎,代赫舍哩。赫舍哩者,阿哈玛特私人也。其徒间安图公罢政,即使鹰监奏曰:“自赫舍哩去,工部侍郎不给鹰食,鹰且瘦死矣。”上怒,趣召治之,因急逮公入见,上望见曰:“董某顾为尔治鹰食者耶?”置不问,财令取给有司。(行状)

 

  十三年,出公为卫辉路总管,兼本路诸军鄂啰总管,佩金虎符。郡当要冲,民为兵者十九,馀皆单弱贫病,不任力役。会初,得江南图籍、金玉、财帛之运,日夜不绝于道。警卫络绎,日役数千夫。公爽然忧之曰:“吾民弊矣,而又重妨穑事。殆不可。”乃从转运主者言:“郡邑胥校(9)足备用,不必重烦吾民也。”主者曰:“公言诚然,即行。公言事万有一不虞,罪将谁归?”公即为手书具官职、姓名保任之。民得以时耕,而运事亦稍有具者。诸郡运江淮粟于京师,卫,当运十五万。公曰:“民籍可役者无几,且江淮舟行,风水不时至,而先弊吾民以期会,是未运而民已惫矣。”乃为集旁郡通议,立法驿置,民力以纾。十四年,以职事诣汴河司,方议通沁水北东合流御河,以便漕者。公曰:“卫为郡地最下,大雨时行,沁辄溢出百十里,开而更甚,水不得达于河,即浸淫及卫。今又道之使来,岂惟无卫,将无大名、长芦矣。会朝廷遣使相地形,上言卫州城中浮屠最高者,才与沁水平,势不可开也。事得寝不行。为郡多善政,民有去思(10)碑。(具见郡教授陶思渊所撰碑文)(行状)

 

  十六年,受代(11)归田里,作遐观之亭于故丘(12)。茅茨(13)数椽,仅避风日,读书赋诗,怡然燕居(14),自号野庄老人。裕宗在东宫,数为台臣言:“董渠勲旧忠良,何以不见用也。”十八年,台臣奏,起公为山北辽东道提刑按察使,不赴。(行状)

 

  十九年,朝廷选用旧臣,乃召公为兵部尚书。自是朝廷有大议(15),未尝不与闻。二十年,江淮省臣有欲专擅(16)而忌廉察官者,建议行台隶行省,状上集议。公议曰:“不可,御史台譬之卧虎,虽未噬人,人犹畏其为虎也。今司宪仅在,纪纲犹不振,一旦摧折之,则风采闇然,无可复望者矣。”又曰:“前阿哈玛特用事时,商贾贱役皆行贿入官,及事败,欲尽去其人,廷议以为不可,使阿哈玛特售私恩,而朝廷骤敛怨也。乃使按察司劾去其不可者,然后吏有所惮,民有所赴诉,则是按察司者,国家当饬励(17)之,不可摧抑(18)也。”后悉从公议。(行状)

 

  转礼部尚书,迁翰林集贤学士,知秘书监。时中书右丞卢世荣,本以货利得幸权要为贵官,阴结贪刻之党,将锱铢(19)掊克(20)敛为公,乃建议曰:“我立法治财,视常岁当倍增,而民不扰也。”诏下会议,人无敢言者。公阳(21)问曰:“此钱取诸右丞家?将取诸民?取诸右丞家,则不敢知,若取诸民,则有说矣。牧羊者,岁常两剪其毛,今牧人日剪其毛而献之,则主者固悦其得毛之多矣。然而羊无以避热,即死且尽,毛又可得哉!民财亦有限,取之以时,犹惧其伤残也。今尽刻剥无遗毳(22),犹有百姓乎?”世荣不能对,丞相安图公从坐中谓君曰:“董尚书真不虚食俸禄者。”议者出,皆谢公曰:“公以一言折聚敛之臣,而厚邦本。仁人之言,其利溥(23)哉,岂不信然。”世荣竟以是得罪。(行状)

 

  廿二年,拜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,公力辞,上曰:“卿家世非他人比,朕所以任卿者,不在钱谷细务也。卿当察其大者,事有不便,第(24)言之。”公遂行。行省长官者,素贵倨多傲,同列莫敢仰视,跪起禀白,如小吏事上官。公则坐堂上,侃侃与论是非可否,无所迁就,虽数忤之,不顾也。有以上命建浮屠于亡宋故宫者,有司奉行急迫。天大雨雪,入山伐木,死者数百人,而犹日督迫不休。公坐中谓其人曰:“非时役民,民不堪矣,少徐之如何?”长官曰:“参政奈何格上命?”公曰:“非格上命也。今日重困民力矣。民心岂上意耶?”竟得少纾(25)其程。二十三年,将用兵海东(26),征敛益急,有司为奸日益甚。公曰:“吾力不足以口语胜矣!”乃请入奏,事大略言:疲国家可宝之民力,取僻陋无用之小邦,其条目甚悉。言上,事亦罢。(行状)

 

  二十五年,拜御史中丞。公曰:“中丞不当理细务,吾当先举按察使。”乃举胡公祗遹、王公恽、雷公膺、荆幼纪、许楫、孔从道十余人为按察使。 又举徐公琰、魏公初为行台中丞。当时,以为极选(27)。方是时,僧格当国用事,宠奉方炽。自近戚贵臣,见僧格皆屏息逊避,无可谁何。公以旧臣任御史,号不易为。僧格令人风公,赞己功于上前,公不答。又自谓公曰:“百司皆具食丞相府,独御史台未具食丞相府。”公又不答。属朔方(28)军兴,粮糗粗备,而诛责(29)逾急。公谓之曰:“民急矣,外难未解而内戕其根本,丞相宜思之。”于是远近盗贼蜂起,公持外郡所上盗贼之目,谓之曰:“百姓岂不欲生养安乐哉?急法苛敛使至此耳。”又谓之曰:“御史台所以救政事之不及,丞相当助之,不当抑之也。御史台不得行,则民无所赴诉,而政日乱,将不止台事不行也。”浸忤其意益深,乃摭拾(30)台事百端。公日与辩论,不为屈。于是具奏僧格奸状诏报,公语密,外人不知也。僧格日诬谮(31)公于上曰:“在朝惟董中丞戆(32)傲不听令,沮挠尚书省,请痛治其罪。”上曰:“彼御史职也,何罪?且董某端谨,朕所素知,汝善视之。”(行状)

 

  迁大司农,时又欲夺民田为公田,公固执不可,则又迁公为翰林学士承旨。二十七年,隆福太后在东宫,以公耆旧,欲使公授皇孙经,具奏上,以上命命之。每讲说经旨,必傅以国朝故实。丁宁譬喻,反覆开悟。故皇孙亦特加崇礼焉。(行状)

 

  三十一年,上命公以其诸子入见,公曰:“臣蒙国厚恩,死无以报。臣之子何能为?”命至再三,终不以见。是岁,世祖皇帝升遐(33),成宗将即皇帝位于上都,太后命公从行。既即位,巡狩赛音布拉克,奏曰:“先帝新弃天下,陛下远狩,不以时还,无以慰安元元。宜趣还京师。且臣闻,人君犹北辰然,居其所而众星拱之,不在勤远略也。”上悟,即日可其奏。是行也,上每召入帐中,问先朝故事,公亦盛言先帝虚心纳贤、开国经世之务。谈说或至夜半。公自先帝时,每侍宴与蒙古大臣同列,裕宗尝就榻上赐酒,使毋下拜跪饮,皆异数(34)也。上在东宫时,正旦受贺于众中见公,召使前曰:“吾乡见至尊。甚怜汝,辄亲取酒饮之。”至是眷赉至渥,赐钞三百定。(行状)

 

  是年,诏修先帝实录,公于祖宗、世系、功德、戚近、将相、家世、勲绩,皆记忆贯穿。史馆有所考订、质问,公应之无所遗失。(行状)

 

  公性孝友,四时祭祖祢(35),辄思慕感怆如将见之;事伯兄如事父,教子弟严而有礼,为学以诚实为主本。故其文章议论,皆质直忠厚,不为华靡。其从政宽裕、慈爱,简于细务;至于谋大事,决大议,则刚毅正直,磊落可观。历事三朝,每以忠言正论为己任。故言事上前,必引古证今,从容尽达其蕴而后已。平居,闻朝政有一未善,辄终夜不寐,倚壁叹恨不置曰:“祖宗艰难成立之天下,岂可使贼臣坏之。”故每与朝议即奋言不顾危祸,以片言折权奸定国是者,不可胜纪。朝廷赖之。在御史台、行中书省时,所遭皆大奸剧恶,每恨公不顺己,计万方欲杀之。公一不以为意,曰:“人臣在位,岂爱身苟容,而上负国家,下负生民乎?”公仕宦三(五)十余年,凡一拜(十八)命(36)。禄俸之余,尽以买书,而家无饘粥(37)之资,卒卖其京城之宅,以偿积贷。逮薨之日,惟有祭器书册而已。其好贤乐善,尤出天性,虽待下士必尽礼,至老且贵,终不倦。人有善,必推举之。而名公大人闻公所荐,亦必曰:“出董公门,必佳士也。”故天下之士争归之。与人谋至忠款,故国人有为使远方,若出而领兵治民者,必来受教而后行。公为开导训诲,足以歆动(38)其意。至有欣然听之终日忘去者。而蒙古大臣见之,必曰:“此故老也。”皆改容待之。鸣呼!盖可谓忠厚诚实君子者矣。(行状)

 

【注释】:(1)西夏--公元1038年党项族在今中国宁夏、陕西北部、甘肃西北部、青海东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建立的政权,1227年为元灭。因在宋的西北,历史上称为西夏。 (2)劝农使--官名。古代负责鼓励督促农业生产的官吏。 (3)汤沐邑--古时诸侯朝天子,天子赐以王畿以内的、供住宿和斋戒沐浴的封邑。 《礼记·王制》:“方伯为朝天子,皆有汤沐之邑於天子之县内。”(2)许重--重视。 (4) 宣谕--宣布命令;晓谕民众。 (5)中兴--地名,元设置中兴路,包括今湖北宜都县以东至潜江县一带地区,治江陵。 (6)旁午--交错;纷繁。亦作“旁迕”。 (57讯--审讯后报告。《新唐书·儒学传上·朱子奢》:“ 礼臣 诉御史阿党,乞下有司杂讯,不如所言请死。” (8)偻(lǔ)指-- 屈指而数;屈指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虽有圣人之知,未能偻指也。” (9)旷土--荒芜的土地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无旷土,无游民,食节事时,民咸安其居。” (9)胥校--胥,官府小吏。校,士卒。 (10)去思--谓地方士民对离职官吏的怀念。古有去思碑。 (11)受代--旧时谓官吏任满由新官代替为受代。 (12)作遐观之亭于故丘--即作了《董氏遐观亭记》。首句曰“去藁城西北,三分舍之二村曰大张(即今南大章、北大章)”。故丘,亦作“ 故邱 ”。家乡的山丘;故乡。 (13) 茅茨-- 亦作“茆茨”,茅草盖的屋顶。亦指茅屋。此处表示简陋。 (14) 燕居 --退朝而处;闲居。《史记·万石张叔列传》:“子孙胜冠者在侧,虽燕居必冠.” (15)大议--朝廷集议国家大事。曾巩《韩琦制》:“及受末命,戡济艰难,以己徇时,坐定大议。” (16)专擅--不请示或不经上级批准而擅自行动。 (17)饬励(chì lì)--亦作“ 飭厉 ”。谓使思想言行合礼制规范。 (18)摧抑--挫折压制。 (19)锱铢(zī zhū)--锱和铢。比喻微小的数量。《庄子·达生》:“累丸二而不坠,则失者锱铢。” (20)掊克(póu kè ):亦作“ 掊刻 ”。聚敛;搜括。亦指搜括民财之人。章炳麟 《訄书·消极》:“近岁掊克之尽,赂鬻之彰,誃馆之侈,蚩贱所发愤也。” (21)阳:明亮。此指心地坦荡,态度明朗。 (22)毳(cuì):细羊毛。 (23)溥 [pǔ] --广大。 (24)第--但。 (25)纾 [shū]:缓和,解除。 (26)海东-- 指海以东地带。常指日本 。 (27) 极选-- 选出的最优者;最佳的选择。 (28)诛责-- 惩罚;责罚。 (29)朔方--.郡名。治所在朔方,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。 (30)摭拾--犹挑剔。 (31)谮 [zèn] :说别人的坏话,诬陷,中伤。 (32)戆 [gàng] [zhuàng]--傻,愣,鲁莽。 (33)升遐-- 帝王死去的婉辞。 (34)异数--特殊的礼遇。 (35)祢 [mí] :古代对已在宗庙中立牌位的亡父的称谓。生称父,死称考,入庙称弥。 (36)命--指任命。 (37)饘粥(zhān zhōu)--亦作“ 饘鬻 ”。稀饭。 (38)歆(xī)动--欣喜动心。

 

 
 
  董氏世将也而昌有以哉孝友於家忠于国仁於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