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
|
 
|
 
|
 
|
 
|
 
|
 
 
|
 
|
 
|
 
|
 
|
 
|
 
|
 
   
 
   

知制诰兼修国史加赠宣犹佐理功臣银青荣禄大夫少保赵国董忠穆公(文用)墓表 (吴澄)

   

  

  公讳文用,字彦才,真定藁城人。赠光禄大夫、司徒、赵国宣懿公讳昕之孙,龙虎卫上将军、左副元帅,赠推忠翊运效节功臣、太傅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、赵国忠烈公讳俊之子也。忠烈起自畎亩(1),为国竭忠而死。有八子,其元子(2)文炳,以左丞从伯颜丞相平江南,功第一,赠金紫光禄大夫,平章政事,加赠宣忠佐运开济功臣、太尉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、封赵国公,谥忠献;其季子文忠,某官,帷幄近臣,赠光禄大夫、司徒、加赠体仁保国佐运功臣、太师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、封赵国公,谥正献。公忠献之弟,正献之兄,于次居八子中之三。生十岁而孤,伯兄忠献教诸弟如父之教子,得侍其先生轴为师,顾公器业夙成,武将家伟然为文儒。少事世祖皇帝于潜邸,中统元年,张公文谦宣抚大名;辟(3)公为左司郎中;二年,以兵部郎中参议都元帅府事;至元元年,除西夏中兴行省郎中;五年,立御史台除(4)山东道提刑按察副使;八年,置大司农司,为山东劝农使;十二年,擢兵部侍郎;十三年,佩金虎符,出为卫辉路总管。去卫时年逾六十,浸(5)不喜仕,筑遐观亭(6),日与乡人饮酒赋诗,若将终身。十九年,起为兵部尚书,寻改礼部尚书;又迁翰林侍读学士,知秘书监;二十二年,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;二十五年,为御史中丞。权相忌之,奏公为大司农,又迁公翰林学士承旨。三十一年,成宗即位,加资善大夫、知制诰兼修国史。大德元年,进资德大夫,致仕(7)。六月戊申,以疾薨于里第,年七十四。八月甲午,葬藁城西北高里先茔之左。五年,翰林阎学士复以大都路儒学虞教授集所述行状撰公神道碑。其后蒙恩特赠银青荣禄大夫、少保,封寿国公,谥忠穆;又加赠宣犹左理功臣,改封赵国公。至顺三年公之子南康路总管士恒贻书临川吴澄曰:“先公平生言行碑铭可稽,然荐膺六龙(8),封谥名爵既异,复有待于不一之书也。”澄旧尝忝(9)窃微禄,客京华,稔闻公名。,时公已即世(10),不及亲见公之行事矣。谨按前碑,叙公之大概,以表于墓。

初,宪宗南伐,先加兵于蜀。世祖以太弟帅东侯之师趋鄂渚。将次江上,公伯兄忠献谋,谓兵法先人有夺人之心,愿假戈船先诸军渡江。公暨季弟统劲卒数百人,径簿(11)南岸,三战三捷,公还报,世祖驻马临江,酌公卮酒(12),使申令诸将,旦日毕渡。会宪宗崩,咸请乘胜进取。公独建议班师,归定国事,以为他日南土可传檄而定,世祖然其议。其后宋既平,每对朝臣,嘉奖公之先识。

公佐西夏行省时,新承浑都海之乱,往者惮于行,至者惮于留。公言人臣不当避难,悉心抚治,开诸渠溉平凉、甘肃、瓜沙数州之田,与民种及农具,诸部落渡河来归者日众。人地割畀(13)诸王,常赋外,其下征索无度。公与王傅言:“贤王,国之懿亲,仁声洽于四远(14)。下人纵恣如此,将无累王盛德乎?”偻指(15)数其不法数十事。傅惊起白王,王召公谢曰:“微公不闻斯言,愿持此心勿怠。”三年之间,所画皆便民,夏境遂安。

齐鲁故饶谷粟,公劝农山东,躬自督视。辟其汙莱(16,至于海濒,绩最诸道。公之为兵部侍郎也,前侍郎平章阿合马私人教鹰监人诉今侍郎不给鹰食。世祖怒,召至。望见公,乃曰:“董文用岂治鹰食者耶?”诉竟不行。

公之为卫辉路总管也,江南初臣属,辇致金帛送京师者道卫(17),昼夜不绝,日役数千夫护送。公曰:“东作(18)方兴,无夺农时,遣胥校(19)足矣。”议引沁水入御河,以通运漕。公曰:“沁水地势高于卫,倘积雨弥旬,沁水灌卫,又使入河,河不受,还入卫,则卫惟其厄,且无大名、长芦矣。”部使者与水衡度水,如公所言,遂止。卫人德公焉。

公之为兵部尚书也,预议大政。江淮行省恶台宪绳己(20),欲使行台受制行省。公曰:“不可!风宪之司(21)犹虎,今虚名仅存,如虎虽睡,人犹有所惮。若更受制于人,贪虐之官吏蔑(22)顾忌矣。”议遂寝。贾人(23)卢世荣主权倖,骤升中书右丞,谓生财有术,民不加赋,而岁倍入。诏廷臣集议,众莫敢言。公时为翰林集贤学士,诘之曰:“是钱若不取于民,倍入之利将安出?譬之牧羊,每岁仅可再薙(24)其毛,若时复一薙,羊主得虽多,而羊死寒热矣。取民者亦然,日削月朘(25),邦本先蹶(26),宁复有财可取?太祖圣武皇帝提尺箠(27)起朔方(38),以有此民,而忍于戕(29)之乎?”丞相安童曰:“董尚书议是。”

未几,世荣诛,公辞江淮参政之命,曰:“钱谷(30)事繁,臣不能治剧。”上曰:“江浙重地,烦卿镇之。”乃奉诏。时行省之长矜傲(31),同列畏慑,公与论事,无所屈。一日,选严酷吏百辈,将括民田,民大骇,公力止之。浮屠人(32)得旨,于亡宋故宫造塔。有司役民入山伐木,大雨雪,多冻死。公命缓其事。省长(33)扬言“参政格诏旨(34)。”公曰:“隆冬兴役,民不能堪,将失浙人心,非诏旨也。”长有愧色,事亦纾。日本之役,倚辨两入奏,有诏罢兵。

桑葛擅威权横敛,虽台臣(35)莫敢谁何。公为中丞,怒公不附己,窘摭台务百端(36)。公与廷辩不少挫。常慨然曰:“郡县病极,救之无它策,惟当选按察使。”举雷公膺,胡公祗遹等十余人,天下赖之。复以桑葛奸状告上,不报。而桑葛奏公蠢戆不听令,沮挠(37)尚书省政,将陷于辟(38)。世祖徐曰:“董文用,朕所知。”由是不能害。则褫(39)其台权,而摈(40)公于农官。欲夺民田为屯田,公固执不许,则又褫其农职,而阗(tian本填字)公于翰苑。桑葛败,公誉望益重。

世祖命公授诸皇孙,诏曰:“老人畏寒,须暄和。”时至帐中,敕命近侍视其膳。每预宴,与蒙古钜族齿(41),或时赐饮御榻,特命毋拜。其眷遇之隆,汉人无出其右。尝命公见其诸子,公奏:“荷国厚恩,报效无所,不敢以子弟累(42)陛下。”

成宗初,公觐(43)于上都。召入便殿,赐锦衣玉带双玉佩环,从幸三部落。又赐缗钱万五千券。日夕奉顾问。公陈国朝故事,累累言先帝虚心纳贤经国之务,常至夜分。国朝谱系,勋旧世家,公记纂详尽。史院实录,咸就公考正。上章请老(44),诏赐缗钱万券,官一子乡郡以便养。既得请,咨院呈省,言故父殁于国事,自愿不令子孙承荫,乞将自己职事易故父封谥。时台臣有送公出境者,比还,同僚讶其来之迟。则具言:“公居官廉,卖居室以偿所称贷而去。其父忠勇死国,未蒙旌异,今请以荫其子者易封其父,岂非忠孝两全之人欤?”闻者莫不嗟愕。于是,合台备举其事于省,并以闻奏。旋蒙圣恩,特赠其父功臣名号、官勋、封谥。夫人王氏,宁晋元帅某之女,先公卒。再娶周氏,江淮漕运使某之女,后公四日卒。子男八:长士贞;次士亨,后仲兄右卫军,官至昭勇大将军,侍卫亲军都指挥副使,早卒;三士楷;四士英;五士昌;六士恒,初以特旨授承务郎、真定路总管府判官,继历肃政廉访司,官佥事凡再,副使亦再,今授中大夫、南康路总管;七士廉,国子助教、翰林编修;季士方。女四,婿赵珌、周叔、齐东县尹王良杰。孙男十七,守约,知亳州事;守缺(悫),右都卫副指挥使,。女十。曾孙男七,玄孙男缺。

神道碑曰:“公天资仁孝,岁时事祖禰(n i)如事生,事兄忠献公如事父。训饬子弟严而有礼,与人交侃侃和易。好贤乐善,不啻饥渴。莅官以宽大为务,不事细故。国有大议,能言人所不敢。遇不可,辞气愤厉,虽贲、育之勇不能过。闲居闻朝有失政,,辄终夕不寐,倚壁叹曰:‘祖宗险阻艰难以取天下,而使贼臣坏之。’尝言‘人臣当以节义报上,不可偷安以负国家。’忧患之诚,老而弥笃。前后所遭宿奸巨慝谋中公者数矣,赖圣主知公之深、眷公之重,故其谋不得逞,古所谓忠信自结主知者,废液?仕宦余五十年,及薨,其家惟有祭器、书册、纸墨。”盖得公之实云。

【注释】:(1)畎(quan)亩--田间,田地。 (2)元子--古指天子。此为诸侯的嫡长子。  (3)辟--征召。 (4)除--改变,变换:如岁除。 (5)浸--渐近。《易.遯》“小利贞”,浸而长也 (6)遐观亭--文用致仕后,在大章所筑之亭。元胡祗遹撰《董氏遐观亭记》曰:“去藁城西北,三分舍之二村曰大张。” (7)致仕--旧时指交还官职,即辞官。亦作“致事”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大夫七十而致事。” (8)荐膺六龙--荐膺:承受荐举。六龙:六兄弟的美称。 晋.常璩 《华阳国志·后贤志》:“ 宓六子,皆英挺逸秀,号曰六龙。”

忝 [tiǎn]--辱,有愧于,常用作谦辞。 (10)即世--去世。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无禄, 献公即世。” (11) 径薄--直逼。薄,逼迫。(12)酌公卮酒--为公斟上酒。卮,古代的一种酒器。 (13)畀 [bì]--给与。如“畀予”。  (14)仁声恰于四远--仁爱的政声传遍四方。 (15)偻指--屈指而数;屈指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虽有圣人之知,未能僂指也。” (16) 

汙(wa)莱--积水的洼地和草莽丛生的高地。 (17)道卫--途径卫地。 (18)东作--泛指农事。 汉 蔡邕 《考城县颂》:“劝兹穡民,东作是营,农桑之业,为国之经。”  (19胥校--胥,古代官府中的小吏;校,古代军中的“小夫”等。 (20)恶(读wu)台宪绳已--厌恶惧怕行御史台用法令衡量约束自己。台,指行台、行御史台。宪,法令。绳,衡量。 (21)风宪之司--意为掌管风化、法令的机关。此指行御史台。 (22)蔑--无  (23)贾人--商人。 (24)薙--同“剃”。 (25日削月朘(juan)--意为一天一天削弱、减少。朘,减少。 (26)邦本先蹶(jue)--国家的根本受到损伤。蹶,失败,挫折。 (27)提尺箠--提着一尺长的马鞭。箠,马鞭 (28)朔方--地名。汉元朔二年置朔方郡,其地在今内蒙古境内。 (29)戕(qiang)--残害。 (30)钱谷--钱币米粮。 (31)矜傲--犹倨傲。《宋书·恩倖传·阮佃夫》:“朝士贵贱,莫不自结,而矜傲无所降意。” (32)浮屠人--即僧人。 (33)省长--《神道碑》作“道长”,即主持僧人。 (34)格诏旨--违抗皇帝命令。格,违抗,抵制。 (35)台臣--内阁大臣。 (36)窘摭(jiong zhi)台务百端--意为千方百计挑剔御史台政务上的毛病,使之窘迫。 (37)沮(ju)挠--阻止,扰乱。 (38)将陷于辟--将陷害他犯了罪。辟,罪。 (39)褫(chi)--谓剥去衣服,引申为革除。 (40)摈--排斥,弃绝。 (41)序齿--按年龄长幼定先后次序。 (42)累--带累,牵累。 (43)觐--诸侯朝见天子。 (44)上章请老--上表章奏请因年老退休。

 

 
 
  董氏世将也而昌有以哉孝友於家忠于国仁於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