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
|
 
|
 
|
 
|
 
|
 
|
 
 
|
 
|
 
|
 
|
 
|
 
|
 
|
 
   
 
   

赵国清献公董士珍神道碑 学士欧阳玄(1

   

  

  至正四年(1344)冬,十二月甲子,皇帝有敕,赐中书右丞董守简父赵国清献公士珍神道碑,命翰林学士臣欧阳玄为文。翰林学士承旨臣张起严(2)书丹(3)。翰林学士承旨(4)姚庸篆额。正玄钦惟世祖皇帝经营四方之初,于时藁城董氏兄弟,以忠孝之门,被眷顾(5)之厚。太傅忠献文炳,总国兵旅(6),出奋爪牙(7),入为股肱(8),实兼将相之器。太师正献公文忠,掌国符信,入托心膂(9),出司耳目(10),实预帷幄之谋。退而家居,皆能崇诗书之风,励清白之操,以贻子孙。故董氏身教之正,家法之严,在汉人中为第一。其子践扬台阁,为时名臣,接武(11)不绝。当世文士,操笔以发其潜光者,大编巨帙(12),开卷有之。

臣玄按:清献公讳士珍,字周卿,正献公之子也。正献公行第八,世祖视犹家人,常以其行呼之。清献公行亦第八,世祖命侍裕宗东宫(13)。裕宗知之,亦呼以行而不名。特加一小字,以别其父焉。清献姿表峻洁,众中颀(14)然,寡言罕笑,风度凝重。幼从许文正公学,淹贯(15)经史,通国言,善骑乘,精射艺,而能不衒(16)所长。与人交,终日钦敬,听其论议,烦简皆当。裕宗尝解御衣赐公,命公恒服。公不敢亵,俟侍大燕(17)则服之。职典宫膳,每进膳,尝以公捧之。帝虽喜愠不时,见公至,必为公改容。世皇晚命东宫裁决庶政(18)。

至元十九年(1282),以公议参枢密院事。莅政未几,听军户康氏子死狱,烛微若明,老吏咸服其明断。二十三年(1286),进同知上都留守司事。公临事,敬慎而以宽厚行之,府中号公长者。时桑哥立尚书省,崇任苛暴,专以钱谷羡余(19)罔上希赏(20)。公所典仓庾(21),出纳均平,不事掊克(22)。世祖一日召公诘之。对曰:“臣收粟不以高概多取於民,出粟不以低概(23)少与于军。臣不为欺,羡余何从而出?”上大感悟,遂罢赏令。二十八年(1291),选为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使。下车,风采振厉(24),部内贪墨屏迹(25)。成宗登极,召为兵部尚书。大德元年(1297),省臣议,欲出公为佥书河南、江北行省事。未奏,太后有闻,亟遣中使传旨中书。曰:“董士珍,青宫旧臣,屡闻裕宗称其忠厚,其人宜置近辅,何为补外?”因留拜吏部尚书。于是铨曹称允。五年(1301),进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。将之官,赐钞万五千缗,使之治装,以旌其廉。浙俗:豪奢请谒无禁。公到官,趋向俭素,务以清静镇定。东南冠盖遗老(26),相与颂公雅德。七年(1303),召拜中书参知政事,与右丞相答罕,右丞尚文等,同心佐理,机务大治,蔼然(27)有中统(28)至治之风焉。会河东地震,民多死伤,命公往赈恤(29)之。公躬自存问(30),大发属郡藏粟,以继乏食。老稚获全,不可胜计。还朝,大见奖异。八年,出为江西省左丞,疾作不赴,退居藁城之九门。改陕西行御史台中丞,力辞。武宗继立,召移江南行御史台中丞,亦不就。稍闲,挟书行田,自乐畎亩,有超然世外之趣。

仁宗初立(1311),用故事(31),起诸老成(32)。会议,大夫强公起应诏。俄拜河南、江北行省左丞。适淮东盐法积弊,特诏公往治之。皇庆二年,汉人中执法员阙,仁宗与台臣谋其人,既而曰:“方今无以逾董士珍者。”驿召公还,比入见,趋台(33),台中有所按劾(34),或不得旨,至三覆奏,必俞允(35)乃退。仁宗天表英毅,侍臣见公执奏不得已,相顾动色。公屹然不回。上辄叹曰:“董中丞,直人也!”常一日论事榻前,不合旨意,进曰:“臣等死生至微,国家政事得失至重。臣若顾其至微,而使君有过举,国有阙政,生何面目立人朝乎?故能死不顾。”为此,中书以四方灾异,欲遣使者巡行郡国。公曰:“此时急务,选贤能,任守令,刑省敛薄,其民自安,沴(36)自息。使者巡行郡国,必害为治,若官冗政弊使旁午(37)四出,徒增扰耳。”事遂寝。省台杂议禁围猎。坐中有欲置犯者于极刑。公曰:“杀其麋鹿者,如杀人之罪,可乎?”倡论者犹未已。公复言曰:“刑名,各有攸司(38),法当付刑部议耳。”其语遂塞。公在言路,直言不讳,然未常好名卖(39)直,惟恃至诚,可以感动,奏稿每自焚之。为它官,则务持大体,不问不言。居中书日,天子下议发兵讨西南夷,台臣力谏不纳。公偶侍左右,承顾问,从容对曰:“台臣言是。”上意自解。立朝四十余年,绝迹势途。公余却扫人事(40),获造其宾次者,如登李膺之门(41)。性嗜学,好善,言动可法。群从(42)中每严惮之。延祐元年(1314)夏四月,扈驾上京。秋七月二十日,将还而薨。年五十有九。家贫几不能葬。上闻而悼之,赐钞二万五千缗,给驿马,送其柩南还。以八月某日,葬于真定之祖茔。

公之初薨,大司农张晏状其行(43)。既葬,翰林学士元明善铭其墓。故凡董之家世阀阅,书之已详。然公之勋业,其在中书,则当大德承平之世;其在宪台(44),则当皇庆更化之日(45)。朝廷休明,俊义(46)在列。生平学术,得诸父命师训。所谓尊主庇民者,靡不推行于其间,盖有不可一二而枚数(47)者。且董氏父子兄弟,前则正献,以忠献为之兄;后则清献,以正献为之父。求其立事,建功伟然,而自视于父兄盛名之列,可谓难矣。然正献之为正,清献之为清,各守其志,终于竞爽济美,并称于时。呜呼休哉!曾祖昕,赠光禄大夫大司徒,追封赵国公谥宣懿;祖俊,龙虎卫上将军,右副元帅,知中山府,与金兵战没于阵,赠推忠翊运效节功臣,太傅、开府仪同三司,上柱国,追封赵国公谥忠烈;考,初赠光禄大夫,大司徒寿国公,谥忠贞,后追赠体仁保德佐运功臣,太师、开府仪同三司,上柱国,追封赵国公,改谥正献。母颜氏,初追封寿国夫人。后追封赵国夫人。公娶柴氏,先公七年卒,追封赵国夫人。俭德治内,有相成之道焉。(子男六人,长守中,正奉大夫,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,薨赠存诚;次守正,忠亮功臣,正奉大夫,枢秘副使护軍,追封赵郡公,谥靖献;次守庸,资德大夫,江浙行中书省左丞;次守恪,赠奉训大夫,礼部郎中;次守逊,丰仪大夫,颖州知州;次守简,今资德大夫,中书左丞;次守康,早世。皆能保守家学,诚恳忠直,蔚为名卿。女三人,长侍镇阳王孙,正议大夫,兴国路总管史爕;次侍韩╳;次因母丧,哀毁一日而绝。孙男十七人:鎋,中奉大夫,甘肃行中书省参知政事;铉,章佩监异珍库使;鎬,宣徽院判官;钥,监察御史;鐄,上冠奉御;鐩,掌薄奉御;镣,内供奉;钺,内供奉;鉼、锴、镒、镔、雋(加“金”旁)钜、留僧七儿未仕,其行已服官,又皆榘蒦。先祖孙女六人,长适无为州同知郑鄈;次适崇福寺丞张歪头;次适右卫亲军都指挥使塔海帖木儿;次适平阳翼万户郑君用,余在室。曾孙六人,长辅臣,内供奉;次渊臣、献臣、良臣、靖臣。)以是年八月十三日,归葬于藁城之九门。因系之以铭曰:惟玉斯贞,惟金斯精,济之冰清,猗(48)公德成。世曰令人(49),国曰宝臣,袭休祖考,遗安子孙。明戴天日,幽归壤泉,两不一憾,晖(50)乎万年。

【注释】:(1)欧阳玄(1273-1352)--元史学家,文学家。潭州浏阳人。字原功,号圭斋。延祐进士。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。累官翰林学士、侍制兼编修。曾奉诏篡修《经世大典》,又为修篡宋、辽、金三史的总裁之一。卒赠大司徒、柱国,封楚国公,谥曰文。学识渊博,为一代文宗。有《圭斋集》行世。 (2)姚起严(12851353)--字梦臣,元代济南人,仁宗延佑二年进士第一。曾为集贤修撰,诏修辽、金、宋三史,谥文穆。 (3)书丹--古时刻碑,先用朱笔在石上书写,叫书丹。 (4)翰林学士承旨--官名,属翰林院,位在诸学士之上,凡大诰令,大废置,重要政事,皆行专对。 (5)眷顾--回顾,恋慕。引申为关心,怀念。 (6)总国兵旅--总理朝政,整顿军队。“兵”,一作“振”。 (7)爪牙--引申指武臣,亦比喻辅佐的人。 (8)股肱(gong)--大腿和胳膊。常以喻辅佐君王的大臣。 (9)心膂--心脏和脊骨,比喻可靠得力。 (10)耳目--耳朵和眼睛,比喻辅佐的人。 (11)接武--武,足迹也,前后足迹相连接,后因以继法前人。 (12)帙(zhi)--用布帛制成的包书套子。 (13)东宫--太子居室,也用以指太子。 (14)颀--修长貌。 (15)淹贯--引申为深入、贯通。 (16)衒(xuan)--炫耀。 (17)大燕--重大的宴会。“燕”通“宴”。 (18)庶政--日常政务。 (19)羡余--以赋税盈余为名,转而向皇室进贡的税款。实为以聚敛之财取悦皇帝。 (20)罔上希赏--欺骗皇帝希图得到赏赐。

(21)仓庾--仓库。庾,露天的仓库。 (22)掊(póu)克--聚敛;搜括。亦指搜括民财之人。 (23)概--古代量米时用来刮平斗斛的器具,以保持公平。 (24)风采振厉--风度神采振奋严肃。 (25)贪墨--贪图财利。贪以败官为墨。 (26)冠盖遗老--意为在任的和不在任的官员。冠盖,旧指仕官的官服和车盖,以代指仕官。遗老,旧称前朝旧臣,亦指经历世变的老人。 (27)蔼然--繁荣昌盛。 (28)中统--元世祖年号。 (29)赈恤--救济安抚。 (30)存问--慰问。 (31)故事--成例或过去的典章制度。 (32)老成--阅历多而练达世事之人。 (33)趋台--指赴御史台上任。 (34)按劾--谓审决讼案。按,审理,查看。劾,古称问罪谓之鞫,断狱谓之劾。 (35)俞允--允诺。本指帝王允可,后在书信中也用作对对方许诺的敬辞。 (36)沴(li)--灾害和不祥之气。 (37)旁午--交错,纷杂。古人曰,一纵一横为旁午。 (38)攸司--所司。 (39)卖--炫耀。 (40)却扫人事--退还来者尽其所有馈送的礼物。却,退或推辞不受。扫,尽其所有。人事,此谓说情,请托,也指馈送的礼品。 (41)登李膺之门--李膺,东汉颖川(今河南)人,字元礼。桓帝时为司隶校尉,与太学生首领郭泰等交结,反对宦官专权。太学生因此称为“天下楷模李元礼。”以讶其接见者谓“登龙门”。 (42)群从(读zong)--指族中兄弟子侄辈。 (43)状其行--为其写“行状”。 (44)宪台--御史官职的通称。汉时与丞相(中台)、谒者(外台)合称三台。 (45)皇庆更化之日--皇庆,元仁宗年号。更化,变更。 (46)俊义--亦作俊艾,贤能的人。 (47)枚数--枚举。 (48)猗--赞美语气词。 (49)令人--品德善良的人。《诗.邶风.凯风》:“母侍圣善,我无令人。” (50)晖--光彩照耀。

 

 

 
 
  董氏世将也而昌有以哉孝友於家忠于国仁於民